熱點快評
  □李清
  媒體報道稱,在工作壓力較大、醫療糾紛頻發的情況下,中國債務整合醫務人員的生存環境令人堪憂。最突出的是,中國已出現“醫不過二代”現象——最新調查顯示,中國78%的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。
  其實,很多人都知道,當醫生不但工作辛苦,壓力大,而且現在醫患衝突頻發,很多醫生的收入也並不像公眾想象的那樣高。而“醫不過二代”現象,也早已不是什麼新話題。幾年前甚至有調查表明,90%的醫護辦公室出租人員不希望後代從事醫護工作。毫無疑問,這與醫護人員的職業現狀有關,必須加快醫改步伐,加大政府對醫療的投入,改善他們的待遇和處境。
  然而,如把視野放得更寬一些,就會發現,不希望子女接班,從事與自己相同職業的,並不只有醫療界。比如教育部曾對近3萬名教師做的調查顯示,只有18%的教師希望子女將來從事教師職業。再如,記者採訪一些司機發現,他們也普遍不想讓孩子子承父業。而據上海市總工會調查,有55%的工人明確表示不願子女住商不動產當工人。甚至有調查說,大部分中小企業主不希望子女繼承父業。
  雖然醫生、教師、工人、企業主工作性質與收入各不相同,但普遍不願讓子女接班,說明在他們心中自己的職業沒什麼地位,缺乏職業尊嚴。不過很顯然的是,並非所有行業的人都這麼看。媒體就多次報道,許多官融資員千方百計將子女安排進機關事業單位,甚至自己所在單位。為什麼官員希望子女從政,願意子承父業呢?
  其實,儘管許多行業都有“世家”,不少還被傳為佳話,但並沒理由要求哪個行業就該子承父業。一個人是否當醫生或教師、公務員,並不看其父母從事什麼行業,而應看其本人所學與意願以及機會。醫生都世代從醫,教師都世代從教未必是好事,社會需要職業和階層的流動。但現在的“醫不過二代”等現象反映出問題:其一,大量職業從業者缺乏職業自信與尊嚴。其二,許多人不希望子承父業卻沒轍,多裝潢數民工子女仍當民工,而反過來,官員願意子承父業也較有能力實現,換句話說,出現了階層固化、社會板結現象,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。
  魯迅先生曾有遺言,“孩子長大,倘無才能,可尋點小事情過活,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。”老舍對孩子的期望則是粗通文墨,自食其力。結果兩位文學大師的孩子,一個當了無線電專家,一個最終成為文史專家,無論是否子承父業,都事業有成,受社會尊敬。顯然,醫生是否希望子女也從醫,原本並不是問題,完全是個人選擇。只是在我們現在的社會裡:年輕人能否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,無權無勢的勞動者又靠什麼看到未來?
  李清  (原標題:“醫不過二代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24gldg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