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4月15日電據臺灣《聯合報》報道,蜜蜂大量失蹤謎團有解了!臺大從2008年開始,進行全球首創的跨領域蜜蜂研究,為蜜蜂刺青編號,用雷達及紅外線監控追蹤,發現類尼古丁的農藥殺蟲劑益達胺(imidacloprid)嚴重影響蜜蜂幼蟲智力,讓蜜蜂忘記回家的路,最後導致蜂群崩解。
  主持這項研究的臺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表示,之前研究發現,益達胺會造成工蜂中毒後沒有能力飛回;近期發現,益達胺對蜜蜂幼蟲的影響更大。
  楊恩誠說明,幼蜂若受到10ppb(1pbb為十億分之一的濃度)低劑量的農藥污染,中毒後雖然能長大,不會造成死亡,但卻會嚴重損害蜜蜂的神經系統,讓它喪失學習、記憶能力,忘記如何採蜜。楊恩誠推斷,此一因素極可能是蜜蜂大量消失的原因。
  楊恩誠表示,一般成蜂採蜜後300秒內會飛回蜂巢,但喂食含有40ppb益達胺糖水的成蜂則躁動不安,不停用觸角搔眼睛,停在原地不飛,甚至死亡。
   禍首農藥 臺灣沒禁用
  楊恩誠指出,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,蜂群崩解癥候群(Colony collapse disorder)與農藥使用密切相關,為維繫授粉昆蟲生存,歐盟早於去年就已禁止益達胺等類尼古丁劑的使用,但臺灣並未禁止。
  臺灣“農委會防檢局”表示,已經參考歐盟,加嚴農藥的蜜蜂毒性測試規定,並評估是否禁用或限用“對蜜蜂有高危害風險”的藥物,益達胺也是其中之一。
  蜜蜂大量消失事件,起始於1994年法國南部嚮日葵田中;2006年美國各地也爆發蜜蜂神秘大量消失。楊恩誠說,目前蜂群消失災情已遍及歐、亞、美洲各國,重災地區蜂群數量以每年一至三成的比率快速減少。
  楊恩誠說,臺灣的蜂蜜產值高達23億元(新臺幣),有40多種作物仰賴蜜蜂授粉;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作物仰賴蜜蜂授粉,蜜蜂對人類的貢獻極大。蜜蜂大量消失不僅造成農產品的損失,更破壞生態的自然平衡。  (原標題:“殺蟲劑讓它變笨了” 臺大破解蜜蜂大量失蹤謎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24gldg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