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家樂老闆接受執法人員調查。
  執法人員查獲的冷凍白鷺。
  農家樂老闆在漁塘邊下魚鉤捕捉白鷺。
  扎稻草人、放鞭炮都無法驅趕白鷺,在葉興權看來,白鷺如同老鼠一般
  9月19日,華西都市報記者再次來到龍泉柏合鎮二河村的這家農家樂。忙完中午最繁忙的時段,老闆葉興權站在魚塘邊上,遙望著魚塘另一頭的樹林,成群的白鷺聚集在那裡休息,按照白鷺的生活習性,它們將在晚上出來捕魚。自從農家樂的野味生意被查處後,還是會有客人問起可不可以點殺白鷺,葉興權總是一口回絕:“沒有!誰吃那玩意兒!”
  談起這兩年來,他和這些白鷺的故事,他點上一支煙,喃喃地說:“它們每天都來吃我的魚,為什麼我不能釣它們賺錢。”
  兩年前,葉興權靠借錢接手了附近四畝魚塘,本想就此賺些錢,改善家裡的生活。不想這裡的白鷺越來越多,據他計算平均每天叼走上百斤魚苗。為了驅趕白鷺,他曾點鞭炮、插稻草人,但都無濟於事。看著自己的辛勞成果一天天就這樣流失,他雖然明知捕殺白鷺不好,但為了輓回損失,也不得不幹了。
  記者回訪
  老闆不再推銷野味 仍有白鷺叼魚吃
  葉興權的農家樂位於龍泉柏合鎮二河村,距成都40公里左右。19日,記者再次來到這裡,與此前向游客推銷野味不同,這次,他極力迴避關於白鷺的話題。當被問到可不可以點殺白鷺時,他堅決答道:“沒有!誰吃那玩意兒!”
  下午兩點過,白鷺或立在樹梢、或輕掠水面、或結伴起舞。在約四畝的魚塘中,記者幾乎未見到白鷺活動,只有池塘周圍的樹木被鳥糞染白一片的畫面看得出,這一帶有很多鳥類活動。
  半個小時後,三三兩兩的白鷺終於落在了池塘邊的樹上。立在樹梢觀察一陣後,一隻白鷺急速扎向水面,很快,這隻白鷺叼起一隻魚苗,重新飛回岸邊。
  “看嘛,這是一隻,你能想象上百隻白鷺輪流來我這池塘叼魚嗎?”站在岸邊,葉興權連連搖頭。自從他去年開始在這裡養魚後,其中的兩塊池塘就成了白鷺經常光顧的狩獵場。葉興權說,白鷺都是在天黑以後才會成群出來叼魚,他曾經計算過,一晚上能叼走上百斤的魚苗。
  捕鳥背後
  “密密麻麻的白鷺,魚塘上一層白色。”
  ——村民黃女士
  “最多的時候,要來三四百隻白鷺,專挑小魚下手。”
  ——葉興權
  “兩個養魚苗的魚塘岸邊一共插了七八個稻草人,但白鷺很聰明,觀察幾天就知道了。”
  ——葉興權
  他和白鷺的故事:人鳥大戰持續兩年
  白鷺叼魚 第一年就虧了7萬
  葉興權,50歲,成都新津縣人。二河村的村民介紹,這家農家樂原本是本地人開的,因為經營原因,幾經轉手。2012年,新津的葉興權從親朋手中借來幾萬元,接手了這家農家樂,並建起了魚塘。
  二河村的村民黃女士告訴記者,在葉興權沒來之前,這一帶魚塘乾涸的時候,最多有上千隻白鷺撲向魚塘叼魚吃。“密密麻麻的,魚塘上一層白色。”對黃女士等村民來說,白鷺對他們並沒有影響,但養魚的村民就慘了,想盡辦法也無法趕走白鷺。
  有一次,出於好奇,黃女士的兒子用魚兒做餌,網住了一隻白鷺,一家人拔毛一烤,“太難吃了,腥得受不了。”黃女士說,從此之後,他們再也沒有獵捕過白鷺。隨著白鷺的增多,在她看來,這倒是生態環境改善的表現。而相距百米的葉興權並不這麼看。葉興權一家四口都指望著年底將魚苗一賣,將欠款還了。然而事與願違,接手第一年,葉興權原以為可以產3至5萬斤草魚和鯽魚,最後只產了1萬多斤。虧損7萬餘元,其中原因很多,但白鷺每天前來叼魚是讓他最心痛的,“最多的時候,要來三四百隻白鷺,專挑小魚下手。”
  驅趕白鷺每天給草人換衣服
  因為魚苗市場還不錯,葉興權放棄了將魚塘轉手的打算,並咬牙貸款了8萬元。這一次,他發動一家人天天驅趕白鷺。
  葉興權一家人最先想到的是驅趕麻雀的方法——在魚塘周邊插上稻草人。因為開始這辦法還算管用,葉興權便讓家人趕緊在魚塘周邊都插上了稻草人,“兩個養魚苗的魚塘岸邊一共插了七八個。”
  不過很快,白鷺識破了這種假把戲,不但繼續扎到魚塘叼魚,還頗為挑釁地站在稻草人上觀察魚兒動靜。發現同一款式的稻草人不管用後,葉興權讓身有殘疾的大兒子天天給稻草人換不同顏色的衣服。這一招,又只堅持了不到半個月。“白鷺很聰明,觀察幾天就知道了。”葉興權說。
  守護魚苗 白鷺一來就放鞭炮
  通過觀察,葉興權發現每天早上,是白鷺叼魚最凶猛的時段。因為長時間獃在水底下的魚會缺氧,一到早上,就會浮出水面透氣。這時候,守在魚塘周邊的白鷺就會伺機而動。“有的可能剛露出水面,就被叼走了。”葉興權說,如果加上增氧機和投料機運轉,魚苗在水面上都是成片成片的,再笨的白鷺都能一口叼到魚。
  發現稻草人不管用後,葉興權一家人又想出用鞭炮、衝天禮花來驅趕白鷺。為此,他們還特意將鞭炮剪成一截一截的,發現白鷺來獵食了,就點燃鞭炮扔過去。如果相距較遠,則用衝天禮花嚇唬白鷺。
  那段時間,確實嚇唬住了不少白鷺。但需要專人成天守著,而且還不知道白鷺獵食的情況。“大兒子守了一段時間,就遭不住了,加上白鷺習慣了放空炮,也就不害怕了。”葉興權說。如此一來,點鞭炮、放禮花驅趕白鷺的計劃再次以失敗告終。
  矛盾升級
  “天吶,上百隻白鷺在魚塘叼魚,我每天不是要至少損失一兩百斤。”——葉興權
  活捉白鷺測食量:一隻每天吃兩斤魚
  事實上,直到活捉白鷺前,葉興權都無法統計他的損失,“誰知道這麼多白鷺會叼好多魚呢。”
  直到不久前,苦無辦法的葉興權突然計上心來,“既然它們這麼喜歡吃魚,我能不能用魚釣它們呢?”有了初步想法後,葉興權很快行動起來,他用一根釣魚竿,在活魚尾部安上大魚鉤,然後將魚放入魚苗的池塘,任其掙扎。
  兩三個小時後,葉興權回來發現一隻白鷺正在池塘里掙扎,還不停地發出慘烈的嘶叫。拉上岸後,他把仍活著的白鷺養在籠子里,每天用不值錢的小魚喂養。
  為了驗證白鷺的食量,葉興權還特意將小魚稱重。這一稱不要緊,他發現一隻白鷺每天要吃兩斤小魚。“天吶,上百隻白鷺在魚塘叼魚,我每天不是要至少損失一兩百斤。”葉興權更加憤怒,此後便將白鷺視為仇敵。
  城裡人愛吃野味 啟發他的“生財之道”
  葉興權慢慢將這一釣白鷺的辦法廣泛運用,有時甚至在魚塘邊插上七八根魚竿,坐等白鷺上鉤。
  “很多時候,頭天晚上我們就會做好準備,安好釣魚竿,第二天早上,就已經有白鷺被絆住了。”葉興權說。
  有一次,一位城裡人開車到葉興權的農家樂來釣魚,意外發現被關起來的白鷺後,連稱這是“好東西”,野生的有營養,並出錢讓葉興權幫他做來吃。
  讓葉興權沒想到的是,他和村民們都認為“難吃、腥味重”的白鷺居然能賣錢,一舉兩得。此後,他便把抓到的白鷺打起了野味的招牌向游客推銷。一位曾點殺過白鷺的村民告訴記者,當時他家慶生,就在這家農家樂辦了一桌,花了800元左右,就點了一份新鮮的白鷺菜品。“中份,不到百元,但一桌人沒吃完,真的不好吃。”這位村民說,可能是城裡人圖新鮮而已。
  律師建議
  可向政府申請補償
  四川華敏律師事務所陳軍說,即便是一般的白鷺,也屬於有益的、有重要經濟和科學研究價值的“三有”保護動物。
  《野生動物保護法》第十四條還規定,因保護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,造成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的,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。所以,農家樂老闆如果覺得白鷺吃魚苗造成了他的經濟損失,應該向當地政府申請補償,而不是擅自去捕殺白鷺。
  被查處後,葉興權一家甚至打算,12月賣掉魚苗後,就不引進新的魚苗,“回新津重新找個活路做。”得知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請補償,他準備試一試,“我認罰了,但如果能得到補償,我還是準備在這裡繼續幹下去。”
  對話當事人
  “在我眼中,白鷺和老鼠一樣”
  華西都市報:你知道白鷺是“三有”保護動物嗎?
  葉興權:不知道!在我眼中,它和老鼠一個樣,釣白鷺就像是安了個老鼠夾。
  華西都市報:看到被抓到的白鷺在水中掙扎,你動過同情的念頭嗎?
  葉興權:我恨白鷺,為了趕走它們,我們一家人都費了很大精力。
  華西都市報:以後還會釣白鷺嗎?葉興權:不敢了,但很怕以後眼睜睜看它們吃我的魚苗,而我卻不能捕殺它們,還是希望政府能補償一些。華西都市報記者吳柳鋒李秀江 實習生楊喬偉楊浩然攝影劉陳平  (原標題:“白鷺每天吃我的魚,我卻不能吃它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24gldg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