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曾經的熱門專業轉眼就成了冷門,報的時候是熱門,畢業時還熱門嗎
  高校專業的冷熱,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社會職業的變遷
  光標在電腦顯示屏上四處游走,網頁開了一個又一個,握著鼠標的右手頻頻滑動點擊,混亂中打翻了書桌上的水杯,“嘖……”在網上搜尋填報專業信息的高考畢業生王文(化名)從嘴唇間呲出一聲不滿。
  王文抽出幾張紙巾,擦幹了倒在學校發的志願填報指南書封面上的水,但水還是滲了進去,模糊了字跡。這本厚厚的指南盡可能詳細地介紹了國內各大高校及其專業,但王文的頭緒如同被水模糊了的字跡一樣,“有些茫然”。
  高考過後,正值填報專業時期,與王文一樣,在“熱門”與“冷門”專業,興趣與工作間徘徊的畢業生不在少數。
  對此,專家建言,“冷門”“熱門”專業跟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密切聯繫,在快速發展的年代,沒有職業是常青的,“熱門”專業也僅在當下語境中成立。填報志願應選擇最適合自己潛能發揮且感興趣的專業,不能盲目尾隨“熱門”。
  專業冷熱變遷 畢業生選擇陷入困惑
  今年6月7日、8日和9日,王文多年“寒窗苦讀”終於“熬”過檢驗,出高考成績的那天,她撥打電話查詢,“610分,跟我預估的差不多吧,差一本線(文科一批)11分。”王文一臉輕鬆地說。
  一旁的王文媽媽事後偷偷告訴記者,“王文看著淡然,撥電話的時候,我看她手指頭有點發顫,不過知道成績後,她倒是鬆了一口氣。”
  高中成績處於班級中游的王文認為自己發揮正常,比起高考成績,更令她愁心的是填報志願。“上了這麼多年學,一直都在學做題,說真的,我並不是特別懂大學里的專業。”
  高考完後,這個19歲的杭州女孩終於可以“無所忌憚”地上網,QQ討論組裡,好友們討論著該填報什麼專業。微博上“你今天流下的汗與淚,都是當年選專業時腦子進的水”的搞笑語錄已經盛行多時;近期,來自網友的“千萬別報體”更是走紅網絡。
  比起坐在辦公室敲鍵盤,王文更樂於往外跑,“《舌尖上的中國》里,那個在成都從事戶外徒步游帶隊工作的人,我也想像他那樣,看遍山河,多好!”王文媽媽則訓斥她“不切實際”,王媽媽認為,一個女孩子,選個教師專業,畢業了到學校里教書,穩定又踏實。
  “前幾年陳怡姐姐的事你忘了嗎?”王媽媽被王文問得有些接不上話,但她還是覺得,女孩子穩定點總不錯。
  王文的表姐陳怡大學畢業已經一年多了,專業是特殊教育的她至今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。當初,陳怡所在縣城急缺特殊教育專業的教師,當地教育部門開出十分吸引人的待遇。恰逢陳怡高中畢業,在父母的建議下,陳怡填報了特殊教育。
  不過,等到陳怡畢業,當年的“““香餑餑”已不再受歡迎。當地教育部門培訓了在崗教師,特殊教育教師的崗位早就滿員,陳怡再找工作,四處碰壁。
  “曾經的熱門專業轉眼就成了冷門,我報的時候是熱門,等我畢業的時候,還熱門嗎?工作還好找嗎?”王文疑惑地看著記者,“你說我該選什麼專業?”
  王文的擔憂事出有因,據麥可思研究院所發佈的《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》顯示,2014年本科紅牌專業有生物科學與工程、法學、生物技術、生物工程、動畫、美術學、藝術設計、體育教育。所謂紅牌專業,即失業量較大、就業率較低,月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的專業,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。
  相應的,數學與應用數學、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、公共事業管理、漢語言文學、英語、工商管理、國際經濟與貿易赫然列於黃牌專業,受到警示。
  專業冷熱非永久 專家建議勿盲目追隨熱門
  王文的電腦屏幕右下角,她的QQ頭像在不停跳動,討論組裡關於填報專業的爭論還在繼續,關於“熱門”和“冷門”,關於工作和興趣。
 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建華認為,“十年寒窗,考生和家長都希望能報考一個好的專業,畢業後能有好的就業機會,好的發展前途,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。”
  不過,他強調,“冷門”“熱門”專業是相對的,今天的“冷門”可能變成明天的“熱門”,填報時的“熱門”可能在畢業的時候變成了“冷門”。“前幾年大家都追捧法學,不管是否有一定師資基礎的高校紛紛開設法學,由於發展得較為迅速,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太多,目前就業前景並不樂觀。”
  楊建華認為,考生和家長在選報志願時,要根據個人的興趣、愛好、特長以及未來的人生規劃來填報志願更為理性,不能一味地尾隨所謂的“熱門”專業進行填報。
 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常務理事雷明也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,考生若有明確的專業興趣愛好,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興趣、愛好填報專業,興趣是學好專業的原動力。所謂的“熱門專業”並不一定最適合自己,最好的專業應該是最適合自己潛能發揮且感興趣的專業。
  並且,大學所學專業與個人未來的就業有一定的關係,但並不是完全吻合的,畢業後,可能會從事與自己專業不同的職業。
  楊建華告訴記者,大學是對個人的知識、人格、情操、修養的基礎的系統的訓練和培養,為人生未來的發展提供的是基礎性的知識。“漢語言文學、歷史、哲學、數學、化學、物理可能跟現實就業沒有直接的密切的聯繫,但是這些專業為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加基礎的知識,或許在這些學科的基礎上,考生的未來發展會更好。”楊建華如是說。
  專業冷熱透視職業結構調整社會經濟變遷系主因
  高校專業的冷熱,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社會職業的變遷。
  調味品品評師、勞動關係協調員、化妝品配方師、網絡課件設計師……自2004年中國建立新職業信息發佈制度以來,官方已正式確認12批120餘個新職業。
  近些年,為了追求穩定,人們一窩蜂地報考公務員,但要知道,30年前,一個自認為捧著“鐵飯碗”的國企職工也未曾想到10年後會下崗。快速發展的時代,沒有職業是常青的,“熱門”專業也僅是當下所言。
  據報道,在全球化、信息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之下,數十年間,中國的職業構成發生了變遷,有些職業更是退出了歷史舞臺。
  糧油管理員、糧油票證管理員、公交車售票員……這些曾經承載著一代人記憶的職業已難見蹤影,甚至銷聲匿跡。新興職業中的經紀人、勞動關係協調員、商務策劃師、投資分析師等,都帶有濃郁的市場經濟色彩。
  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,個人就業意願也由無條件服從組織變為自主擇業、雙向選擇,由此,一批職業被淘汰。隨之而來的改革開放帶來市場競爭意識,民營經濟的發展更是衍生出此前未有的新興職業。
  如今,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,網絡經濟推動下,涌現出極具互聯網屬性的新職業。數字視頻策劃製作師、網絡課件設計師、職業游戲玩家……成長最快的新職業之一是網店店主,據不完全統計,僅淘寶店主就已達900萬左右。
  反觀高校專業,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建華認為,“冷門”“熱門”專業跟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繫,“比如,法學、金融專業的興起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決定的,社會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人才的需求,像文化創意、金融、網絡人才現在是急需的。現在要建設海洋強國,以前與海洋相關的不被重視的專業現在被重視了。”
  浙江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小章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,“社會職業的變化會影響專業的變遷,像物流、IT行業的出現,導致以前所沒有的物流管理、網絡編輯等專業在大學紛紛設立。”
  (據中新社)
  (原標題:專業冷熱變遷透視職業結構調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24gldg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